福利在线免费,天天操夜夜想,天天搞夜夜,av在线免费网,青青视频二区,婷婷在线精品视频,亚洲美女黄网站

新聞中心

武昌今年將建47個幸福驛站 家門口提供優質便利服務
來源:原創文章 作者:本站編輯 發布時間:2018-06-29 00:00:00 瀏覽人次:3159

   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,要完善公共服務體系,保障群眾基本生活,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。

    在去年底召開的武昌區“兩會”上,政府工作報告提出,要堅持問題導向、統籌發力,做優服務、做亮品牌,使民生幸福更加充實、更有保障、更可持續。

    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,武昌區整合社區各類資源,重點開展政務、法律、生活、文體、關愛、黨員等六類服務,創建47個服務資源集中、規劃布局合理、功能設施完善的幸福驛站。經過半年的創建,幸福驛站服務初現成效。

    線上線下相融合,社區服務零距離

    水果湖街東亭社區居民邱德新關注了“武漢·微鄰里”公眾微信平臺,他在網格群中咨詢:“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如何申辦?”網格員張忻欣很快就向他推薦平臺中的預約功能。邱德新按照提示在“微鄰里”里登記預約,不到5分鐘,就預約成功,免去跑空路、長時間排隊之苦。“武漢·微鄰里”微信公眾平臺是武昌區在東亭社區試點打造的社區服務平臺,該平臺集處理社情民意、提供居民服務、引領社區治理于一體,居民有問題都可直接反映,值班網格員會及時處理,居民可對處理情況評分。這樣一來,就實現了“收集—處置—反饋—評價”的閉環系統,真正實現小事不出網格、大事不出社區,把各類矛盾有效化解在基層。

    除了能有效處置社情民意外,該平臺還設有“服務導航”功能,分為政務、生活、法律、文體、關愛、黨員等六大類服務,居民有任何服務需求,在該平臺都可以提出處理請求。

    以居民需求為導向,惠民服務便捷化

    住在糧道街東龍社區的汪瓊,昨天一大早就來到社區,“聽說社區引進了燃氣圈存點,我來試試。”她說,以前每次圈存都要坐公交車去中南街。東龍社區方圓2公里沒有圈存點,數千戶居民很不方便。“幸福驛站”項目啟動后,居委會找到天然氣公司洽談,終于在社區安裝了便捷型天然氣圈存機。社區還鏈接銀行,成立金融服務網格化工作站,引進“易站通”自助服務設備,水、電等生活繳費,交通違法查詢、確認、繳納可一站式辦理。

    社區通過問卷調查還了解到,轄區空巢、高齡、殘疾等老人存在用餐難題,社區鏈接共建單位資源,開展東龍“幸福食堂”項目,為老人提供低償、便民配餐及上門送餐服務,居民還可在社區享受就醫、修鎖配鑰匙、疏通管網等優質服務。

    東龍社區是武昌區首批創建“幸福驛站”的社區之一,社區以居民需求為導向,設置便民服務項目,目前,“幸福驛站”基本服務事項基本完成,居民足不出戶,就能享受到所需的各類便民服務。

    三方聯動解民憂,平安建設保民安

    最近,積玉橋街尚隆苑社區的居民陳爹爹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,他說,“安全問題解決了,住在這里安全又放心,我不搬家了……”

    尚隆地球村小區建于2003年,各類安全技防設施老化嚴重。今年,社區啟動“幸福驛站”工作項目,經過調查,提升安全感是居民列在首位的需求。社區運用“三方聯動”機制,與物業公司、業委會進行協商,將小區64個單元的門鎖全部進行了更換和升級。同時,針對社區商鋪多、租戶多、居住人群復雜等情況,居民希望轄區綜治安全服務水平能整體提升。

    為滿足居民需求,積玉橋街在社區專門開辟場地,出資20萬元,與積玉橋街派出所聯手打造“智慧警務”。“智慧警務”建成后,可方便居民辦理居住證、身份證遺失補辦、交通違法以及港澳通行證續簽等業務,還可以讓居民觸摸體驗多類消防器械。目前,警務室場地建設已經完成,相關設備和網絡正在進行安裝調試中。社區書記潘敏說,創建“幸福驛站”就是要讓居民感受到幸福就在身邊,就在家門口。

    時間銀行兌積分,志愿服務廣參與

    退休工程師熊山槐,家住首義路街江零社區,從去年起,他帶領志愿者加入江零美好志愿服務中心,從中心食堂創建到營業后每天的秩序維系、日常運轉,都是這些志愿者在挑大梁,公益眾籌,也成為這家食堂最大的特色。

    熊師傅還安排志愿者參與江零社區治安環境隊、社區幫廚隊、鄰里互助服務隊、四點半課堂、愛心超市、綜合服務隊等活動,改善了小區的環境,也提高了居民的安全度。志愿者們根據活動時間獲取積分,存放在“首義美好時間銀行”,在銀行中每一位志愿者服務的時間都能夠通過“幸福存折”進行記錄。

    存折是一人一折,及時積分,每半年集中兌換一次,積分可以兌換愛心超市糧油等生活必需品、四點半課堂英語教學服務、至善書院服務以及出游散心服務,當然也可以存放在時間銀行內,有需要的時候取用。

    豐富社區文體生活精神需求有慰藉

    南湖街中央花園居民趙國蘭退休后長期關在家里,性格變得孤僻,身體每況愈下。社區組織開展“家有廚星”百家宴活動,群干多次上門動員她參賽,她自此走出家門,融入社區,改變了孤獨冷漠的生活態度,又當主持又當獨唱演員,還當選為業主代表和樓棟長,成為鄰里文化和社區治理的“雙棲”骨干。

    中央花園社區結合幸福驛站創建,以滿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切入口,將幸福驛站設置為1站(網格服務工作站)2中心(黨員群眾服務中心、鄰里文化活動中心)3園(夕陽紅風情園、兒童游樂園、親子園)4場(籃球場、羽毛球場、游泳場、杜鵑休閑廣場)5室(健身室、圖書室、電子閱覽室、悄悄話室、休閑聊天室)6校(老年學校、青少年學校、科普學校、市民學校、家長學校、人口學校)7家(黨員之家、婦女之家、青少年之家、民兵之家、志愿者之家、僑屬之家、壽星之家),使幸福驛站功能齊全、服務周全,不同年齡和類型的人群,在這里也都有“落腳點”。

    社區還因人而異引導組建“幸福團隊”,將社區文體團隊轉型升級成立協會,分成生活、服務、管理、志愿、文體、環保等六大類39個協會,分別進行培育,已有21個隊伍注冊獲備案,使居民有組織地成為鄰里文化的“明星”和社區治理的“主角”。這些團隊積極配合政府的工作重心和重點,吹起了社區治理人人參與的新風潮。

(轉載自湖北日報網

分享到: